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如何從100億噸的碳排放邁向碳中和?中國需進行九個轉向
梅德文認為,要有“嚴格的立法、嚴謹的量化、嚴肅的定價”
5月29日-30日,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年春季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聚焦全球治理、國際合作、碳中和與綠色金融三大主題,旨在探討全球未來重構與轉型發展,促進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以應對危機和重大社會挑戰。其中,在中歐碳定價圓桌會議上,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圍繞碳市場的背景、現狀和展望發表了講話。
“碳市場或者說氣候變化有三個顯著特點,即長期性、結構性、全局性,所以,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梅德文表示,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來說,主要有以下特點: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耗國家,去年能耗50億噸標煤;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家,碳排放近100億噸,占全球29%。如何從100億噸碳排放實現碳中和?這就必須有一個有效的碳定價工具,即碳交易市場。此外,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綠債市場,今年即將啟動的碳市場配額將近40億噸。如何讓碳交易市場發揮定價功能、反映邊際減排成本、反映其外部性?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梅德文介紹,中國自2013年伊始先后在京津滬渝以及廣東、湖北、深圳、福建進行8個碳交易試點,7年累計交易金額約105億元、交易量約4.45億噸,交易價格約23.5元/噸,而歐盟碳交易市場2020年的價格約為24歐元/噸,今年已突破50歐元/噸。
“中國碳市場的三個主要特點是交易規模小、交易價格低、投融資功能弱。”梅德文強調。
面對從100億噸的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等挑戰,梅德文認為,需要一個有效性、流動性、穩定性,具備廣度、深度和彈性,能夠反映邊際減排成本和外部性成本的碳價格信號。為此,要有“嚴格的立法、嚴謹的量化、嚴肅的定價”,而這些功能的實現,可能需要進行九個轉向:
一是從目前比較軟約束的減排轉向更強力度的減排或者說總量減排;二是在碳核算方法上,從采取碳排放的因子法與碳平衡法轉向直接測量法;三是市場主體從控排企業為主體轉向控排企業、非控排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個人并重;四是產品從現貨為主轉向現貨、期貨、衍生品并重,實現風險轉換和流動性轉換功能;五是配額分配方式從基本上免費分配轉向“免費+有償”分配;六是重點控排行業從八大行業轉向達到一定排放標準的排放設施;七是金融機構從代理開戶結算中間服務轉向交易做市商等主動行為;八是中介服務機構從提供咨詢、監測等服務轉向分享、套利等主動行為;九是市場格局從一個行業到八個行業,從區域到全國,從國內為主到對接國際市場、最終走向國際。
?
(21世紀作者:舒曉婷 編輯:陳慶梅)
?
梅德文在論壇表示,中國碳市場的展望,他有幾點建議:
?
1.要有嚴格的立法。
?
2.要有嚴謹的量化。
?
3.要有嚴肅的定價。
?
為了實現這三個功能,他表示,中國碳市場未來為了促進中國史無前例的這樣一個“碳中和”,可能需要有九個轉向:
?
1.中國這樣一個碳總量減排,應該說從目前比較軟約束的減排轉向更強力度的減排,或者說總量減排。因為我們知道碳市場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總量與交易,如果沒有總量,碳市場的工作是無法實現的,這是第一個轉向。
?
2.為了實現這樣一個嚴謹的量化,國家目前碳核查方法主要是由碳排放的因子法與碳平衡法,這樣一種碳核算的方法。“未來我們認為應該走向直接測量法,我說的未來,就是包括在線監測,只有這樣可能才能夠更準確的實現我們這樣的一個嚴謹的量化。”他說。
?
剩下的七個轉向,就是為了實現更嚴肅的定價:
?
第一個轉向,就是市場主體的轉向,從控排企業為主體,轉控排企業、非控排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個人并重,這是第一個轉向。
?
第二個轉向,從現貨為主,轉向現貨、期貨、衍生品并重,這樣的一個產品轉向,因為只有這樣的產品轉向才能實現這樣的一個風險轉換功能、流動性轉換功能。
?
第三個轉向,配額的分配方式,基本上從免費分配走向“免費+有償分配”。
?
第四個轉向,我們認為目前重點控排行業從八大行業轉向達到一定排放標準的排放設施。
?
第五個轉向,從代理開戶結算中間服務轉向交易做市商等主動的行為。
?
第六個轉向,中介服務機構從提供咨詢、監測等服務,轉向挖掘、分享和套利等主動行為。
?
第七個轉向,市場格局,我們建議從一個行業到八個行業,從區域到全國,從國內為主,到國際市場對接,最終應該走向國際。
?
這是我們認為給中國碳市場未來的展望,就是九個轉向,轉向總量,轉向直接測量,以及實現有效性、流動性、穩定性,具備廣度、深度、彈性的定價機制另外的七個轉向。
?
下一篇:碳定價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