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專家認為“鄰避設施”應有效強化公眾參與環保
5月10日杭州余杭區發生的群眾聚眾在杭州市政府門前的鬧事,經相關人員的調整與安排現市場已經基本恢復秩序。
5月10日,杭州余杭區大量群眾為抗議杭州市政府在該區規劃建造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涌上02省道和杭徽高速余杭段,導致交通長時間中斷和部分人員受傷。11日,杭州市公安局通報稱,已對涉嫌在現場打砸車輛,圍毆執法人員和無辜百姓的人員實施抓捕,現場秩序已基本恢復。
杭州市在今年4月公示的2014年重點規劃工程項目中,有一項為在城市西部的余杭區中泰鄉建造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規劃顯示,該項目選址中泰鄉原九峰礦區,四面環山,與臨安毗鄰,建成后,將主要用于處理城西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
對此,余杭區部分居民擔心這些設施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資產價值等帶來的多重負面影響,曾多次集會進行抗議。而另一方面,杭州目前每天的垃圾處理能力已經嚴重跟不上垃圾產生速度,除現有的焚燒能力之外,每天尚有超過5000噸垃圾無法處理,只能實施直接填埋。杭州市政府表示,建設垃圾焚燒廠的確是目前實現垃圾減量、緩解目前杭州“垃圾圍城”現象的最有效方式。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包存寬認為,對于此類大家都不喜歡卻又都離不開的“鄰避設施”,應在規劃編制之初,盡早組織開展公眾參與,既是公眾環境權益,也理所當然會盡可能降低相關規劃編制尤其是規劃實施的阻力。
我國在2003年生效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已經將環保領域的公眾參與進行了正式化、制度化,隨后國家環保部又于2006年發布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并在2011年發布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公眾參與》(征求意見稿)。
包存寬指出,目前環境問題最為嚴重的時期已經到來,并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持續存在,突發性環境事件進入高發時期。公眾環境意識逐漸覺醒,并積極投身于各類環保活動甚至是環保運動,正在自下而上地成為“倒逼”企業、政府切實采取措施推進環保工作、治理污染、改善環境質量,成為推動環保工作的重要動力。
他建議,公眾在參與環保過程中,應充分發揮環評機構在規劃環評中的紐帶作用,并強化公眾參與的組織化與程序化,增強公眾參與規劃環評的有效性。同時,應建立政府、企業與公眾間的伙伴關系,改變政府部門傳統的以專家為主的規劃環評和規劃編制形式,轉向集不同群體和公眾的經驗、知識和理解力于一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