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行業新聞
如何去把握住余熱熱處理工藝的控制要點
在生產運營中利用余熱進行熱處理,省去了熱處理過程中的加熱工序,節能效果顯著,并且降低了對熱處理設備的投資和維護費用。
在余熱熱處理工藝中,如何去控制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中科宇杰給你總結了以下內容:
一、余熱淬火
⑴穩定可控的加熱系統。坯料的加熱系統為中頻感應加熱、紅外測溫儀和三通道溫度分選系統,可方便的控制加熱溫度和分選加熱溫度不合格的坯料。
⑵確定合適的淬火溫度,并能有效加以控制。合適的鍛造余熱淬火溫度需根據試驗確定,實際操作中可通過控制鍛造加熱溫度、鍛后停留時間來實現,鍛后停留時間推薦碳鋼不大于60s、合金鋼在20~60s之間。
配置紅外測溫儀和溫度分選系統,將低于淬火溫度的鍛件分選出去;當鍛造加熱溫度穩定、鍛造過程也穩定時可配置工序時間測量和報警系統,通過控制工序時間達到控制淬火溫度的目的。
⑶良好的淬火系統。在淬火效果的前提下選擇冷卻能力較慢的淬火劑,以防止嚴重淬火變形和開裂。由于鍛造余熱淬火溫度比普通淬火溫度高,因此鍛件淬透性好,故碳鋼和合金鋼一般選用油或PAG淬火劑。
淬火槽應有足夠的容積,冷卻時間可控,另外還要配置淬火介質循環、冷卻系統和加熱裝置,淬火介質溫度自動控制,還應配置抽風裝置。加強對淬火介質的維護,定期檢測淬火介質的冷卻性能,清理液槽及循環系統中的氧化皮等雜質,保持淬火介質的清潔。
⑷淬火后的回火和回火爐的配置位置。鍛件淬火后其內部存在較大應力,導致放置過程中產生較大變形甚至開裂。為防止淬火后零件變形和開裂,淬火后鍛件應及時回火。鍛件淬火后可擱置時間與鍛件材料、形狀和環境溫度有關,需根據試驗確定。為節約能源和提高回火爐的利用率,降低保溫能耗,采用余熱淬火的鍛件一般在熱處理車間集中回火。
?
二、余熱正火(退火)
⑴鍛造后鍛件溫度控制。鍛件成形后的溫度必須在Ar3(對亞共析鋼)以上,鍛后零件溫度穩定時可采用直接急冷的方式;鍛后零件溫度波動較大或鍛件截面變化大時,必須增加均溫過程,急冷前使零件溫度均勻一致,否則會造成急冷后鍛件或不同截面溫度相差大,產生異常組織(貝氏體或馬氏體)。
⑵急冷冷卻速度控制。急冷工序中要求鍛件快速冷卻,同時冷卻后同一鍛件和同批鍛件溫度均勻一致(或相近)。同時需要對急冷速度加以控制,過快的急冷速度會在鍛件組織中產生魏氏組織。一般急冷速度控制在30~42℃/min。
⑶急冷后溫度控制。急冷后必須鍛件溫度在珠光體轉變區,不能低于貝氏體轉變開始溫度(Bs),否則組織中會出現貝氏體(或粒狀貝氏體)組織;如急冷后溫度過高會導致先共析鐵素體量增多,組織轉變后珠光體片層間距大,造成零件硬度低。鍛件急冷后溫度一般控制在材料Bs溫度以上在80~100℃。
⑷等溫溫度的選擇。等溫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等溫正火后鍛件的硬度,等溫溫度高則硬度低,等溫溫度低則硬度高。等溫溫度一般為鍛件材料Bs溫度以上50~80℃,具體溫度需根據鍛件的材料、形狀經試驗進行確定。
⑸等溫保溫時間的確定。珠光體轉變發生在等溫過程中,因此必須有足夠的保溫時間,如等溫時間過短會造成過冷奧氏體沒有全部轉變為珠光體,在隨后的冷卻過程中轉變為貝氏體或馬氏體,造成等溫處理后組織不合格和硬度高。等溫時間可根據材料的等溫轉變曲線進行初步確定,并根據試驗情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