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節能在武漢發展緩慢
武漢市自2008年該市推廣合同能源管理至今,參加該業務節能的企業非常的少僅0.05%。合同能源管理,從其定義來看,本應該是非常吸引高耗能企業才對的,因為耗能企業是在不需客戶投入資金的情況下進行節能改造,從而實現盈利,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的。為何該項目遭到冷遇?下面看看我們的分析
現狀:萬家耗能企業,參加合同能源管理管進行節能的只有5家
2008年下半年,武漢市經信委開始在武漢市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然而這種前期不需要企業任何資金投入的項目卻進展緩慢,一年僅有10家企業采用。
為了促進更多的企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節能改造,09年6月,武漢市經信委聯合財政局等部門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只要項目合同額達到20萬元、年節約標煤百噸以上就可申報,而國家標準為節約萬噸標煤才可申報。同時,企業節約1噸標煤,會獲得300元的獎勵,這比國家同標準的獎勵多了100塊。
盡管如此,根據武漢市綜合節能優化技術服務平臺統計,武漢采用該項目的企業不到百家,僅占比0.05%,相當于1萬家企業中只有5家采用。
原因:大企業不屑 小企業不敢
對企業來說,合同能源管理是穩賺不賠的,但在實際操作中,企業會各算各的賬。
“標煤的獎勵資金,我們可以自己拿,為何要讓給別的公司?”湖北一家化工企業負責人胡先生告訴我們,公司知道有合同能源管理這種模式,但并沒有找節能公司合作,而是自己親自投資實施。他稱,之前有節能公司來公司談合作,但推廣的節能技術并沒有被公司技術部門認可。“有些技術對我們來說已經落后了,而且我們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實力,便自己實施了”。
和上述公司一樣,另一家汽車零部件制造公司也正在考慮自己投資做節能。他們表示不是很相信節能公司報的50%的節能效果,“我們做了7個月的測試,結果是,平均每月只節能15%,并沒有節能公司當初承諾的效果好,所以我們決定自己出資搞節能。”
上面兩家案例代表了多數有實力的大公司的想法。但中小企業對于合同能源管理,看法是不同的。“大的節能公司不給我們做,一般的節能公司實力和知名度都不夠,怕合同期沒結束,節能公司就倒了,風險太大。”一家小企業的負責人稱,除此之外,也不能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怕到時候沒有能力支付相關費用。
解困:暢融資渠道 推節能鑒定
2012年7月,武漢市發放了第一筆合同能源管理貸款,此時,合同能源管理已在武漢推廣實施了近4年,“這充分說明節能公司融資難的問題。”武漢某節能服務公司銷售部負責人稱,公司主要從事電燈方面的合同能源管理,但只能接一些五六萬元的小項目。
他算了筆賬:傳統金鹵燈,150W的售價是3000元,而廠房節能燈5W的價格就超過3000元。以1000平方米從事精加工行業的廠房來計算,全部改造完畢需6萬多元。改造后,工廠能節能50%—80%,節能效益跟客戶三七分成,一般合同期都較長,需要五六年。“所以前期投入很大,回收期又長。”該負責人稱,這對資金要求很高,再加上沒有客戶的預收款合同,公司又一般沒有什么固定資產,導致很難從銀行貸款。除此之外,由于沒有專門測定節能的技術和工具,導致客戶經常會對實際節能額度產生懷疑。“武漢節能需求市場很大,中小節能公司也很多,但因為融資和節能鑒定等問題,很多節能公司很難長大。”一位業內人士稱,目前武漢市只有國家電網下的一家二級機構具備機構測定資質。想要改善這種局面,得融資渠道的暢通,同時,大力發展第三方節能鑒定機構。